新闻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校新闻 > 正文

【科研兴教(校)助辉煌】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教研与科研并重 提升内涵与服务企业并行

2016-01-27  点击:[]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是一所以服务轨道交通业为特色、服务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为生产建设一线培养适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和应用性技术服务并重发展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持续加强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以校本研究为牵动,以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为重点,教学研究与科研转化并重的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教学改革、教研先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树立教研先行意识,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学院长期以来推行“双闭环控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核心在于“设定”环节。教师通过校本研究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对过程的动态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院树立“质量立校”理念,坚持“教学改革,教研先行”,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挥教学研究在优化学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发挥教学研究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双闭环控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图

(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促进教研规范化、常态化

学院自2006年起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作为学院最高学术机构,为组织和促进教科研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学院先后制定了《课题研究与管理办法》、《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学术论文奖励办法》等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并实行流程管理。同时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科研水平,学院把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与教师考核、岗位升级、职称评审等挂钩,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为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促进了教育科研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三)以校本研究为牵动,提高教研成果质量

学院重视和鼓励教师通过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重大、急迫和前瞻性问题,形成边研究边实践的校本研究模式,成为学院教育研究工作中的亮点。学院校本研究的中心是校本课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每年年初会根据一年中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编制并发布校本课题指南,供教师选择,每季度组织一次校本课题立项与结题评审活动,获得批准的立项和结题课题成果计入教师科研档案并在考核中予以赋分。教师踊跃参与校本课题研究,超过95%的教师有参与校本课题研究经历。《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学报》是学院内部发行专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与交流的刊物,自2006年开始按季度连续出刊,现已刊出36期,是教师内部交流的平台。

在校本研究的牵动下,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研究工作。五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省教育科学规划等各级各类课题58项。公开发表论文千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40余篇,以第一作者完成的SCI检索论文1篇、EI检索论文21篇。主编公开出版著作(教材)25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系列教材几十部。

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结果题评审会

教育部规划课题结果题证书

部分公开发表论文

部分公开出版教材

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丰硕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和荣誉称号。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5项。2015年获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与三等奖共4项,等等。学院还荣获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促进科研开发与转化、服务学院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

(一)创新实训基地开发模式,实现实训环境与工作现场对接

为缩小与行业企业技术水平差距、节约建设成本,实现校内实训环境与企业工作现场对接,学院实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二次开发”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不再以单纯购买教学仪器设备为主,而多以购买工业生产设备零部件,教师根据实训项目需要自行设计、组装的形式进行。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接受实践锻炼的机会,使教师以老带新成为现实,使专业教师快速成长,还有效解决了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的问题,避免了设备重复配置或配置不齐的问题。同时,实训基地“二次开发”中的采购规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综合成本大幅降低。目前,“二次开发”的技术和成果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2015年上线的学院教师自主研发的无线电子时钟系统不但能通过服务器端与互联网时间服务器同步时间,同时还是一个无线广播系统,可通过服务器端管理程序按需修改响铃时间,应对考试、特殊活动、紧急事件等不同的响铃需要。已基本建成的温湿度控制实训中心应用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应用了智能充电桩等代表未来新能源发展方向的产品。温湿度控制系统能自动实现对相关物理要素的实时精准控制,体现了工业4.0“物理-信息系统(CPS)”的智能化、网络化控制特点。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为企业培训和服务能力

为深化校企合作,学院建立了以服务工作现场为主线,整合校企合作资源,牵动校企在教学、科研和培训三点互联互通的“一线三点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深度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员工培训、产品研发与生产,不断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入全面合作。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与技术优势,积极面向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服务。数控专业教师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生产技术攻关。按照企业提供的异形圆弧螺纹的图纸要求,利用宏程序编制了零件加工程序,为企业解决了该产品通过常用的手工编程无法完成、利用自动编程软件编程效率低下的问题,经过认真调试和试加工,最终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学院自2011年开始与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参与了企业液压系统集成块和机加件等产品的生产,为其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服务。

解答如何在新形势、新常态条件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是职业教育教育科研工作的历史任务。学院将继续大力推进和创新教育科研工作,以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学院和个人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为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辽宁教育科研微信号

上一条: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下一条: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成功遴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家级项目“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2016年中方